考研调剂“保录”骗局:有考生交六万五最终无学可上
作者 | 朱清华来源 | 剥洋葱people
推荐你关注
图|黑猫投诉平台关于考研保过的投诉 受访者供图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
发布日期:2022-05-20 11:33 点击次数:133
有温度 有性情 有担当 有风骨
失去读研机会的同时,王文迪还失去了8800元。这是他给一家调剂服务机构支付的“保过费”。
李成则支付了6.5万元的“保过费”,但最终还是无学可上。 5月5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关闭,2022年考研正式落幕。 调剂被称为考研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考生初试通过国家线但没有通过报考学校的院校线,或者通过了院校线但复试后未被录取,这时考生还有一次“上岸”的机会——参加考研调剂。 但因为各个院校每年的调剂时间、名额和标准都不确定,这就导致不同考生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利用考生信息盲点和焦虑的心理,一批打着“调剂保录”名号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调剂培训机构以“内部信息”为诱饵,以“保过”为承诺,牢牢拿捏考生的七寸,一路牵制考生走完这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些“入坑”的考生不但最终无学可上,还面临退款难、维权难的境遇。 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考研”的投诉有5167个匹配结果,关于“保过退费”的投诉一共1676个。在考研调剂虚假宣传,消费者要求退费的案例中,金额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业内人士披露,所谓“保过”,不过是通过“概率游戏”来达到敛取钱财的目的。 律师彭艳军认为,机构打着“保过班“的名义招生,这种夸大其词、语言模糊的宣传涉嫌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而如果教培机构真的如其宣传中所称和院校有“内部合作”,性质就更加严重,除了虚假宣传之外,一经查实则会构成刑事犯罪。套路
图|王文迪所报名的机构宣传单 受访者供图
赌一把概率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报考人数37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增长率为23%,创下历史新高,成为我国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次。
随着考研人数的日益增长,提供各式各样服务的考研机构层出不穷:考研择校分析、封闭式集训、复试保过班等等。祁航是一家考研机构的创始人,他总结:“长期来看,在这些业务中,利润最稳定的就是录播课,风险最大的则是调剂业务,因为它要么是赚个整理信息的辛苦费,几百块给你一份整理好的各院校调剂情况;要么就是空手套白狼,收个高价保证院校录取考生,不过就退款,赌一把概率,只要报名的人多,总能赚到钱的。”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考研调剂服务五花八门,从几百元的调剂信息整理,到几千元的调剂一对一择校指导,再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保过”,应有尽有。祁航介绍,“保证录取”是很多机构都会开设的一种业务,考研机构往往宣称自己有关系,能获取到内部的调剂信息,并有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调剂指导,保证考生被机构合作的定向学校录取,如不录取,则全额退款。祁航告诉记者,大多数考研调剂服务中,机构所宣传的“一对一”定制指导服务其实是“一对多”,调剂指导老师往往将同一个信息文档群发给每个考生,给考生提供的调剂指导分析也仅是根据模板进行轻微调整。 祁航说,这些保过班利用“暗箱操作” “内部关系”来作为障眼法。很多考生凭借自己的成绩和水平过调剂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了解相关院校公开的调剂信息,按照流程参与复试、进行调剂,就能被录取,而机构谈及的所谓“暗箱操作”根本就没有生效,“保过”只是起到了一种安慰剂的作用。 而机构宣传中所说“如不录取,全额退款”的承诺也有着隐形条款,在什么条件下退费、什么时间退费、退多少费用都由机构决定,就出现机构以各种原因拒绝退款的情况。 在祁航接触的案例中,有些机构最终确实能退款,但退款的时间并不及时,需要考生用研招网未录取的截图、身份证等信息提出申请,有时还会以“领导审批较慢”“财务系统出了问题”等各种理由推托退款。有成功获得机构退款的考生发帖表示,几经催促的退款在交费半年多后才返还,并且是由某理财机构的账户打来的。更细的分工
图|社交软件上关于调剂保录的宣传 受访者供图
“保录包过”严重威胁考试安全
记者梳理发现,针对考研培训机构的乱象,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部门都有相关政策规定或整治要求。在2015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就指出,一些考试培训机构变换方式,打着所谓“保录包过”等旗号进行“助考”活动,严重威胁考试安全。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针对新情况,集中开展清理整顿,严厉打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
2022年,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严禁招生单位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目前国家针对校外培训的治理是全口径的,但现有的实施分轻重缓急,“相对来讲,针对成年人的校外培训治理力度不如九年义务教育大”。 储朝晖观察发现,每一年都有“天价保过”的新闻,但这些机构仍有市场空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通过这些路径走通了”。在储朝晖看来,目前的研究生录取仍然以应试为主,“这样就给培训机构钻了空子”。他指出,如果评价体系是多元的,综合的,培训机构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没有固定的知识范围,那么培训机构也就不会迅猛地大范围扩张。 彭艳军律师也提醒考生,“被动入坑”情有可原,但“主动入坑”实属不该,考生们要通过正规合法途径和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考研梦,而不是去迷信“保过”等非正常手段。 如果已经“入坑”,彭艳军建议考生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解决:与机构协商解决纠纷;向相关部门投诉;申请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如认为涉及刑事犯罪,可向公安部门报案。韩卓伦律师建议,投诉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看签订协议的主体是谁,若主体是学校,则向当地教育局投诉;若主体是普通的培训机构,那么应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或消费者协会投诉;第二,看对方是否存在无证办学,虚假宣传或者不开发票私账收款等情况,可向对应的教育局、市场监管局或当地的税务局投诉举报。(李成、王文迪、祁航、魏书林均为化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科技立场。
推荐阅读
你的每一个在看,都是对自己品味的认可!
上一篇:镜头里的都江堰 | 致敬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奉献!
下一篇:恒大,又有消息传来!